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全国“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残联〔2011〕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文明办、残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明办、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文明办、残联:
2010年中央文明办、中国残联等8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0〕15号)和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召开的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助残阳光行动。2011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视讯会议要求,积极推进志愿助残服务,把“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做深入做扎实。为深入贯彻上述文件和会议精神,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广泛普及志愿助残理念,全面启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持续深入开展,为广大残疾人提供优质实效的志愿服务,中央文明办、中国残联共同制定了《全国“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现将《实施方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并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于2011年6月25日之前分别上报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残联。如有其他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中国残联。
附件:全国“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六日
附件:
全国“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文明委〔2008〕6号)、中央文明办等8部门《关于加强志愿助残工作的意见》(残联发〔2010〕15号)和全国志愿助残工作会议、“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视讯会议精神,切实推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扎实开展、长期坚持并不断深入,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建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努力践行“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精神,坚持党委政府领导与社会化运行相结合、自愿参与和鼓励倡导相结合、服务残疾人和实现个人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启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任务目标
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使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更加浓厚,志愿助残理念深入人心;开展深入持久的“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志愿助残实践更加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利的志愿服务;志愿助残工作机制更加科学完善,志愿助残活动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实现志愿服务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的有效街接,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使广大残疾人生活更美好,发展更全面,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暖,自强自立,回报社会。
三、主要措施
加强关爱残疾人工作的社会宣传。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普及“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观,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残疾人和对待、处理残疾人问题,充分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把志愿助残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积极协调和动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共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普及志愿助残服务知识,营造志愿助残的浓厚氛围。文明办和残联所属文化宣传资源,要加大对“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宣传力度,精心培育“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品牌。抓住残疾人工作重大事项、重大活动等时间节点,加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宣传效应。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进社区、进村镇、进工厂、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度。及时宣传“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增强社会吸引力和感召力。
广泛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要从残疾人的愿望和需求出发,以生活救助、潜能开发、缺陷补偿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家政服务、康复医疗、残疾预防、教育、就业、扶贫开发、文化体育、法律维权、无障碍环境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每年元旦、春节等重要节庆日和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重要纪念日,要集中组织开展志愿助残活动,为残疾人送温暖,献爱心。认真组织开展每年7月6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日活动,明确活动主题,细化活动内容,注重活动实效。积极做好大型活动的志愿助残工作,为残疾人参与大型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做好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中的志愿助残工作,及时为危难中的残疾人提供帮助和关爱。坚持长期开展的志愿助残有效做法,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志愿助残”、“社区志愿助残”、“青年志愿助残”、“巾帼和家庭志愿助残”、“红领巾手拉手志愿助残”、“解放军和武警志愿助残”、“文化志愿助残”、“科技志愿助残”、“法律志愿助残”等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鼓励和支持助残志愿者与残疾人结成长期固定的“一帮一”、“多帮一”帮扶关系,为残疾人提供多方面和个性化的志愿服务。重视和关心残疾人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鼓励残疾人积极面对人生,乐观进取。把“自强”与“助残”相结合,让更多的残疾人在得到志愿服务的同时积极加入到助残志愿者行列。
构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各级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切实实现志愿助残服务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着力抓好基层志愿助残服务网络建设,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残联和村(社区)残协,设立志愿助残联络站(点),做好日常服务与管理。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上服务平台,方便志愿者与残疾人进行信息交流与服务对接。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助残组织的沟通协调,为其开展志愿助残服务提供指导和支持。
建设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人才队伍。着眼于建设一支覆盖面较广、素质较高、规模较大、基本适应志愿助残工作需要的志愿助残人才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支持和参与“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扩大群众基础。逐步建立“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人才库,有效掌握和科学配置志愿助残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志愿者注册平台,对助残志愿者进行注册管理,建立一支以注册志愿者为主的骨干队伍,并注重从知名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人士中培养一批志愿助残阳光使者。鼓励和支持助残志愿者比较集中的地区和单位,组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专项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建设一批志愿助残培训基地,组织专家编写培训教材,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提高助残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志愿助残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调动助残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保护助残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培育有利于助残志愿者开展工作的良好环境,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四、工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把“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摆上议事日程。注重发挥志愿服务协调小组作用,将志愿助残纳入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规划,加强协调与指导,提高工作成效。各级文明办和残联要充分认识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意义,增强抓好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志愿助残情况,科学制定规划和措施,不断提高组织指导“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水平;要明确职责要求,确保“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加大经费支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志愿助残经费保障机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加大工作经费投入,为“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积极争取专门经费预算或设立专项资金,保障日常活动组织和人员培训等工作。对试点地区和规模较大的志愿助残活动,要适当给予经费支持。统筹考虑基层志愿服务站(点)建设,解决好办公场地、办公设备和办公经费。
健全工作机制。将“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活动之中,与推进各项残疾人业务工作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健全助残志愿者招募注册、服务对接、评价激励、权益维护等机制,促进志愿助残服务的专业化、常态化和长效化。积极探索志愿助残服务的反馈、监督和评价模式,加强考核体系、评估体系建设。完善注册志愿者服务时间储蓄、互助服务、服务转换等制度。对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命名一批“全国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示范基地”和“全国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阳光使者”。
注重城乡统筹。在认真做好城市志愿助残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村志愿助残工作力度,探索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志愿服务基地、服务站和联络站建设,广泛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动员农村基层组织、干部、群众和志愿者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依托残疾人扶贫服务社、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村互助社、各种行业协会组织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服务,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走向富裕。
务求取得实效。要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要求,立足基层、着眼实际,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采取群众乐于参与的方式,引导群众在自主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从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精心设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让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关爱。要主动适应时代的新发展和形势的新变化,把关爱残疾人与促进残疾人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把解决当前迫切问题与完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创新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手段,不断增强工作的创造性,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推动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