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老年群体在消费领域的法律常识和维权知识,2024年3月15日,在第42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志愿者委员会在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西里三区社区举行一场“用法律力量守护 让老人放心消费”的公益普法活动。法律服务志愿者委员会执行主任李奎和“老年维权志愿使者”李海月、韩江一、许湘雄和司亚娟四位律师参与了这次公益活动。
活动现场
普法活动开始后,社区活动小广场变成“普法小广场”,“老年维权志愿使者”们先是就消费领域常用法律知识和典型案例进行了宣讲。
之后,为了增加普法活动的互动性,还特意设置了“盲盒有奖问答”环节。李海月律师在家人的协助下,还精心准备了6束“菜花”作为互动礼物带到现场。
一位老奶奶抽出了第一个小问答——“如果在超市买的食品发现过期了,可以向商家索要几倍赔偿?”
正当大家为老奶奶捏把汗时,她脱口而出:这个问题我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过,可以要求10倍赔偿。
“您太棒了!回答正确。”李海月律师赶紧把奖品“菜花”送到给老奶奶手中。
李海月律师向参与互动的老奶奶献花
李海月律师向孩子介绍法律志愿服务的意义
之后,李海月律师将我国法律中的惩罚性赔偿条款和原则向大家进行了详细解读:在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涉及到惩罚性赔偿规定的,多集中在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中,较为常见的惩罚性赔偿有“退一赔三”和“退一赔十”。
老人如何防范消费领域的骗局和陷阱?一个身穿红色衣服的老奶奶的回答言简意赅:“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不要想着占便宜就不会被骗。”身边的几位老邻居赶紧给她竖起大拇指。
韩江一律师向社区老人做法律咨询
许湘雄律师向社区老人做法律咨询
互动环节结束后,李海月、韩江一、许湘雄和司亚娟律师,还就老人们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咨询解答并合影留念。老人们对四位“老年维权志愿使者”送法进社区、送法到身边的公益之举表示感谢,并欢迎公益律师以后多到社区做普法宣传。
“老年维权志愿使者”与社区居民合影留念
公益感言:
李海月律师:参加这次对老年人开展的315消费普法公益活动,我深感责任重大且意义非凡。产品质量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是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而法律则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有力武器。
这次公益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作为律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事务本身,更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未来,我将继续投身于这类公益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更好地服务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许湘雄律师:以前我曾走进儿童福利院参加过公益活动,为小朋友们做饭。但这次公益活动不同,我是以法律专业人士和“老年维权志愿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以专业知识来帮助老年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花甲之年的叔叔阿姨们,对常用法律知识都是“信手拈来”,这正反映了过去全社会普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这其中也有法律工作者的一份功劳。这也正说明了法律公益活动应该保持和发扬,到更多场景中去,去惠及更多需要的人。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参与这类法律公益活动,惠人达己。
如今,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老年消费比例逐渐增大,随之引发的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也日渐突出。老年群体既是重要的消费群体,也是消费合法权益保护的重点群体。
今后,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志愿者委员会将会安排更多的“老年维权志愿使者”走进社区,通过普法课堂、现场咨询、案例展板、普法短视频、普法图书等形式,为老年群体讲解日常消费时遇到的法律问题,引导老年消费者安全、科学、理性消费,防范消费陷阱,共同守护老年群体的消费安全,让老年群体安度舒心、放心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