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高米店街道“时光记忆”老年餐桌开餐啦

2024-07-23 11:34 郝新颖 孙朝晖 杨林

柳条编的菜篮子、发面用的陶瓷盆、木头外壳的收音机......

在大兴区高米店街道康泰园社区新开的养老助餐点,陈列了许多居民捐赠出来的老物件。怀旧式的风格,不免让人打开“时光记忆”,仿佛又找到了过去“吃食堂”的感觉。

康泰园社区新开的养老助餐点,陈列了许多居民捐赠出来的老物件。

大兴区高米店街道康泰园社区新开的养老助餐点。

“拉家常”议出特色助餐点

“我们这个‘时光记忆’大食堂是通过‘拉家常’议事会议出来的。”据大兴区康泰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介绍,康泰园社区是回迁社区,居民中有400多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养老助餐需求很大。今年六月,这项民生实事提上日程,由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牵头,按照市、区开展养老助餐工作要求,通过街道、社区和运营公司三方联动,仅一个多月时间,康泰园社区老年餐桌项目就达到了营业标准。

康泰园社区老年餐桌项目启动仪式。

对餐品有什么要求?饭菜价格多少合适?在老年餐桌开业前,大兴区康泰园社区又邀请老年居民代表“拉家常”,广泛听取建议与意见。其间有老人感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户户一起劳动、一起吃大食堂,老年餐桌营业后,感觉又能像以前一样了。于是大家举手表决,这个养老助餐点就叫“时光记忆”大食堂。

康泰园社区又邀请老年居民代表“拉家常”,广泛听取建议与意见。

为了能将这个社区老人的重要聚点儿打造得更有年代感,居民们踊跃捐献出家里的老物件。据康泰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居民们已经捐了上百件老物件,其中不乏很有纪念意义的宝贝,用了四十多年的座钟、古色古香的柜子,还有抵抗过侵略者的红缨枪......每一件都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大家把这些“宝贝”捐献出来在这里展示,共同开启“时光记忆”,增加了居民们的凝聚力。

老人们在富有年代感的“时光记忆”大食堂用餐。

居民们捐献的老物件——竹篮子。

居民们捐献的老物件——收音机。

居民们捐献的老物件——抵抗过侵略者的红缨枪。

小饭碗承载社区大民生

7月17日开业当天,“时光记忆”大食堂内涌满了前来“试吃”的老年人,排着队出示康泰园社区发放的老年卡,享受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用餐优惠福利。

康泰园社区食堂的菜品。

据大兴区高米店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按照《北京市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社区餐厅建设工作指引》,社区餐厅在做好老年人服务保障的同时,可向其他社会群体开放。因此,“时光记忆”大食堂是面向社会开放的,本社区和非本社区居民均可来此用餐。在菜品价格设定上,采取了普通居民和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两种价格,以确保老年人用餐福利。

“一荤一素一米饭,才12块钱,真是太便宜了。”康泰园社区老人张女士说,平时自己在家吃得很随意,做多了吃不了,还麻烦,经常就是简单做一点。现在有了这个大食堂,菜品多、干净,还经济实惠,以后可以吃得更丰富、更有营养了。康泰园社区老人任女士也感慨,虽然都叫“大食堂”,但现在的食堂和过去的食堂天壤之别,环境好、饭菜香,听说还可以送餐到家,真是太方便了。

“时光记忆”大食堂工作人员为老年居民打饭。

据了解,目前大兴区高米店街道康泰园社区“时光记忆”大食堂已纳入街道级助餐点,提供午餐和晚餐。后续,随着经营发展,会逐步增加早餐和送餐上门服务,让社区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便捷、干净、美味的养老助餐服务。

“大食堂”实现服务多元化

“‘时光记忆’大食堂不仅是养老助餐点,还是居民议事厅和休闲娱乐厅。”据高米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康泰园社区养老助餐点是社区用房,除了提供餐饮功能,居民们平时也可以在这里“拉家常”,组织文娱活动,实现一地多用。

△“时光记忆”大食堂工作人员为居民们打饭。

“居民们平时在这聚一聚,打打牌,聊聊天,在放松的状态下和社区工作人员交流起来也更顺畅,这里将成为政府和居民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大兴区高米店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在这能够广泛听取民声,引导社区为居民办实事,实现未诉先办,能更进一步拉近社区党支部和居民的关系。